数字线划图(Digital Line Graphs,简称DLG)是美国内政部所属的美国地质调查局(USGS)国家测绘司(NMD)在国家制图计划(National Mapping Program)中提出的数字矢量地形图产品。数字线划图是USGS用矢量形式表达数字地图数据集的测绘产品。
1 美国DLG的历史
1.1 早期阶段
1979年2月,在国家制图计划中提出数字线划图的概念。
1980年1月,发布了《数字线划图的计算机文件和属性编码》;1982年2月修订。
1983年2月,发布了《数字线划图标准草案(仅有水文)》;1983年11月修订。
1985年1月,发布了《数字线划图标准 第三部分:属性编码》;从1986年1月到1998年7月,共修订15次。
1.2 DLG-3
1988年5月,发布《数字线划图标准 第一部分:总则》和《数字线划图标准 第二部分:规范》。
第一部分作了2次修订:1991年10月和1998年7月。
第二部分作了6次修订:1991年10月、1992年10月、1994年4月、1996年12月、1998年2月和1999年9月。
1.3 DLG-E
在1990年前后,提出了DLG-E(enhanced)的模型。
1.4 DLG-F
1993年12月,发布了《1:24 000数字线划图和标准分幅地形图标准》第一部分:模版的开发与使用;第二部分:水文;第三部分:运输。
1994年5月,修订了第二部分、第三部分。
1994年8月,发布了第四部分:境界;第五部分:公用土地;第六部分:建筑物;修订了第一部分、第二部分、第三部分。
1996年4月,发布了第七部分:地貌;第八部分:非植被覆盖;第九部分:植被覆盖;第十部分:命名地貌;修订了第一部分、第二部分、第三部分、第四部分、第五部分、第六部分。
1998年8月,修订了第六部分。
1999年10月,修订了第二部分、第三部分、第六部分、第七部分。
2001年4月,修订了第一部分、第二部分、第三部分、第四部分、第六部分、第七部分、第九部分、第十部分。
1.5 DLG-3C(Core,核心)
1997年1月,发布了《1:24 000数字线划图-3核心标准》第一部分:数据描述与模板开发;第二部分:水文;第三部分:运输;第四部分:境界;第五部分:公用土地。
2 美国DLG的发展
2.1 DLG-3
在计算机制图技术日益成熟的条件下,为了促进DLG数据的交换和使用,约束由联邦部门、州政府、私营团体生产的进入国家数字制图数据库(National Digital Cartographic Data base,NDCDB)的DLG数据,NMD在1988年5月发布了《数字线划图标准》。该标准用于指导进入NDCDB的DLG数据的采集、处理、更新和质量控制。
最初DLG数据设定了3个级别(DLG-1,DLG-2,DLG-3),通过不同的位置精度、属性编码水平、相关的空间信息划分相应的级别。比较而言,适用于最广泛用户的是DLG-3数据,它有完整的属性编码,拓扑化结构,并通过可靠的质量控制检查。这3个特点是兼顾绘图应用和分析应用所必需的。另2个级别的DLG没有拓扑化结构并且通常没有完整的属性编码范围。进入NDCDB的DLG数据均为DLG-3的数据,该标准就是DLG-3的数据标准。
该标准规定DLG-3数据为容纳一幅传统线划图上表现的全部空间信息类型,接受点、线、面数据类型;属性编码方案提供基本的制图数据类型,如地貌、水系、行政和文化要素等,以及附属数据。
该标准规定DLG-3数据按比例尺划分为大比例尺DLG(1:24 000)、中比例尺DLG(1:100 000)、小比例尺DLG(1:2 000 000)。其中1:24 000 DLG的数据内容为:地貌、水文、植被覆盖、非植被覆盖、境界、测量控制和标记、运输、人工建筑要素、公用土地9大部分。
该标准规定了DLG-3数据的坐标系统、分幅、误差定义(粗差、系统误差、偶然误差、中误差)、数据质量(数据来源、位置精度、属性精度、接边、接边标识、逻辑一致性、完整性)、分发格式以及属性编码。
2.2 DLG-E
随着对数字地图产品的深入认识和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发展,NMD在1990年前后提出了“Digital Line Graph-Enhanced model”(DLG-E模型)。DLG-E模型是2维空间参考系中的具有拓扑结构的矢量数据,具有要素(features)、属性(attributes)和关系(relationships)的特征。它是基于要素的概念,是一种拓扑结构的矢量化的数据模型。
该模型从基于要素的角度理解现实的地理世界。在该模型中,实体(Entities)、要素类(feature types)、要素实例(feature instances)、要素对象(feature objects)、空间对象(spatial objects)是DLG-E的基本元素,其关系见图1。
DLG-E模型用4种类型表达现实的地理世界:空间对象、要素对象、属性对象、关系。空间对象描绘定位信息,参与拓扑关系。DLG-E定义了0维对象(节点、点)、1维对象(链)、2维对象(多边形)3种空间对象。要素对象是用于描述要素实例的元素,分为简单、复合、非空间3种。属性对象可描述位置和非位置特性。位置特性包括方位的可靠性、方位变化的频率。非位置特性包括名称、建筑材料、使用状态、与其他要素对象的关系等。关系是2个对象的联系。它不仅描述图形元素的拓扑关系,还有要素对象和空间对象、要素对象和其他要素对象之间的关系。
对DLG-E的研究持续到1993年。NMD希望基于DLG-E模型的DLG产品成为NMD下一代的拓扑-矢量数字产品。
2.3 DLG-F
在DLG-E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,NMD在1993年12月发布了1:24 000 DLG-F标准,即基于要素的数字线划图(Feature-based DLG)。
在该标准的第一部分:模版的开发与使用中,讲述如何使用要素模板,模板每部分包括的内容和贯穿在模板中的规则。在该部分定义了模版的规格:要素的定义、属性与属性值、要素的描述、表示规则、采集条件、属性信息、数据源判读准则,以及产品生产规则:表达内容、综合取舍、符号表示、符号冲突与处理、名称与注记以及不符报告。附录还包括:使用要素模版更新(修订)DLG-3的说明,DLG-F要素索引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,DLG-F到DLG-3要素的转换,DLG-3到DLG-F要素的转换。
在标准的其他部分规定了各类要素的模版的具体内容。
2.4 DLG-3C
1994年4月,美国总统颁布12906号总统令,要求尽快建设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。不久,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(FGDC)提出建设国家数字空间数据框架。为满足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在发展国家数字空间数据框架(1995)中确定的3个目标,NMD在1997年1月,发布了1:24 000 DLG-3核心的标准。
DLG-3核心的目标是为绝大多数应用提供共同涉及的数据,提供其他数据所需的基础数据,提供应用结果与地形关联的一种方法。例如,绝大多数用户需要道路数据,除此以外的道路类型信息的变化取决于个别的用户和它们的应用,所以在具体方面与绝大多数用户只有少量的共同点。USGS持续提供最新的、精确的、基本的道路数据。用户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属性,而不必花费财力去获取和维护这些数据。从USGS的有限财力、DLG-3巨大工作量、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考虑,USGS在当时认为应以DLG-3核心为中心,提供能满足用户对USGS所期望的高标准要求的这种基础数据。
DLG-3核心数据的基本应用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。DLG-3核心数据提供一致性的、精确的、现势性的基础地理信息。DLG-3核心数据与传统的DLG-3数据除了数据内容不同外,数据结构、记录格式、精度等其他方面都保持一致。DLG-3核心数据可以用于所有DLG-3数据适用的软件程序。也就是说,DLG-3核心是DLG-3的子集。
3 总结
从美国DLG的历史看,对于DLG标准的修订工作做得比较频繁,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后,立刻修订,同时修订的版本工作做得比较完善。在一个标准文档中,专门有修订的说明、修订处的页码和时间,对于认识标准的发展和完善有显着的帮助。
从美国DLG的发展看,虽然有DLG-3、DLG-E、DLG-F、DLG-3C等概念,但是目前,NDCDB中的DLG数据全部是DLG-3数据。DLG-E是一种数据模型,它是DLG-F的早期版本。DLG-F包括以下特征:符合FGDC元数据标准的头信息,要素的文本或名称信息,包括非拓扑的关系,一致的产品标准,永久固定的要素ID等。在DLG-F中总结的经验教训都应用在创建基于要素的国家水文数据集(National Hydrography Dataset,NHD)中。
DLG-3是USGS目前惟一生产的DLG产品。尽管所有的DLG产品均为DLG-3,但是USGS使用DLG-F标准中有关的规定来更新DLG-3数据。DLG-3标准针对的是地形图全要素数字化生产,没有数据的更新内容,DLG-3数据基本上是纸质地形图数字化生产的产品。USGS对DLG-3数据的更新一般是基于航空、航天影像的。对于影像上要素的定义、属性和属性值、要素的描述、表示规则、采集条件、属性信息等由DLG-F标准规定。也就是说,数据依然是DLG-3,更新前的数据是从地形图上获得的,地形图对于要素的定义、属性和属性值、要素的描述、表示规则、采集条件、属性信息等表示的非常清晰,直接数字化生产即可;如果更新的数据从影像上获得,那么必须清楚地规定每个要素的定义、属性和属性值、要素的描述、表示规则、采集条件、属性信息等,以方便和约束DLG-3数据的更新。目前,USGS没有生产DLG-F的数据,没有生产基于要素的数据,仅是利用DLG-F标准中的部分内容更新DLG-3数据。
在DLG-3中,所有要素的属性和要素编码均为数字(numeric)。在DLG-F中,要素的属性和定义均为文字(words)。GUGS曾计划编写程序用于将DLG-3转换为DLG-F。最终,在1997年USGS放弃了使用DLG-F模型的计划,在DLG的采集和更新中,不使用DLG-F的属性码或数据模型。DLG-F仅仅是一种概念意义上的数据模型。
对于DLG-F标准,USGS不再考虑作修订。在更新DLG-3时,目前暂时还需要对DLG-F中的属性等内容从文字“翻译”成数字。在不久的将来,USGS将重新制定DLG-F标准,并将现在DLG-F标准中的一部分内容调整到DLG-3标准中。
USGS在一个有限的时期(1997―1999年)生产了非常少的DLG-3C数据,某个地理区域中的大约1 000幅图,以后没有再生产。DLG-3C是一个特定的阶段产品,USGS之所以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的产品继续生产下去,笔者认为可能是DLG-3C数据过于简单,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,继而中断了DLG-3C的生产,继续生产全要素的DLG-3。
免责声明: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为了传递信息,我们转载部分内容,尊重原作者的版权。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,并非商业用途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